南宋时,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,除各类日用器皿外,文房用具中的水盂、水注、笔筒、笔架等亦常见,象棋子、鸟食罐也颇有特色。此外,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、觚、觯、投壶及琮式瓶等,与北宋后期祟古之风相关。总之,宋代龙泉青瓷,以釉色取胜。故宫中旧藏龙泉青瓷,以南宋产品为多,釉色多为粉青釉,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。其上品釉色匀净、莹润如玉。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,还有,龙泉窑瓷器,没有见过年款!从梦中醒来,陈文哲这一次迷瞪了很长时间,因为这一次接受的传承,项目太多。可以说,所以关于龙泉青瓷的品类,他都参与了制作。只不过,他就是替代了一位普通工匠,参加了龙泉青瓷的整个烧造过程,而做的还都是普通货。所以,这一次学习的内容虽多,但是也没学到什么精深的技能,只不过是让他对于龙泉青瓷,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。其实,不管是北宋,还是南宋,其瓷器制作手法,都很简单。但是简单,并不意味着就容易复制。这简单之中,有着很多的不简单。比如釉料,不管是粉青和梅子青釉,现代也就是达到了古代的效果,却没法复制出古代的那种釉料。宋代釉料呈浅青色,薄而光亮,这是典型的胎薄釉厚。而能够形成薄胎厚釉,肯定需要粉青和梅子青釉,因为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,流动性较小,适宜挂厚釉。使用其他釉料,挂的太厚了,烧制过程当中,肯定要淌釉。所以,南宋中期以后,就以粉青和梅子青釉,着称于世。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,粉青釉、梅子青釉,还有就是薄胎。只要掌握了这三个点,烧制龙泉青瓷,就一点都不难。完全清醒过来,陈文哲知道,烧制龙泉青瓷,就一定要掌握胎和釉。可这两种技术,他的基础制造术都没法学习,这其实算是秘方。秘方需要传承,技能才能通过系统学习。已经六点多了,起来匆匆去食堂吃了早餐,陈文哲就来到了工作室。此时工作室中已经十分热闹了,就连陶教授也在,他面前有着一只只纸箱子。“文哲来了,快过来看看,博物馆中的那些家伙不厚道,给我们送来的都是些很难拼凑的碎瓷,而且都不大。”陈文哲来到前面,果然,一眼看过去,纸箱子里面居然没有一件瓷底。不管是瓶底还是碗底,都没有,入目看到的都是碎瓷片。这样的瓷片,想要拼凑出一只完整器,根本就是不可能的。就算找到同一器型中的两片,都很难。“没办法了,多花费点时间拼凑吧!”陈文哲摇了摇头,如果简单,人家博物馆中也有不少高手,为什么不自己来完成修复?“教授,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,胎和釉怎么解决?”“这个你放心,我们买了紫金土,釉是博物馆那边提供的,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!”听到这,陈文哲就皱起了眉,他怎么感觉博物馆很不靠谱?“先整理一下这些碎瓷片吧,一只箱子里面有一百块碎瓷片,王静、陈星辰,你们一人领一箱,都好好保存了,谁要是少了,我可追究你们的责任。”陈星辰、王静、白晶晶,还有研三的王伟,研一的张程、陈伟杰,总共六个人,每人分了一箱,也就是总共六百片碎瓷片。“你们注意了,交换的时候一定要记清楚,这些都是大体分配好了的,每一个箱子里面都是差不多的同一器型,尽量不要胡乱交换,最后实在拼凑不起来了,才能想办法互换。”陈文哲就在旁边看着,他们六个都是研究生,应该都有点实力。再说,这龙泉青瓷制作起来真不难,难得是里面的各种细节。陈星辰兴奋的抱着一只箱子,来到了他的工作台边上。他跟陈文哲一组,陈文哲自然就跟着他回到了工作台这边。“文哲,你说我们该怎么做?”打开了箱子,陈文哲一看,居然全部都是碗的碎片,这种东西,拼凑起来也简单。随意拿了两块,对接是不可能的,只能不停的试验。这个需要花费不少功夫,所以陈文哲随意对接了两下,拼凑不起来,也就放弃了。他又拿起来了一大块碎瓷片,这一片就占据了小碗的三分之一,这么大的碎瓷片,如果能够找到一只碗底,就完全可以进行修复。可惜,这里没有一只碗底,想来每一只碗底,人家博物馆都给拼凑起来了。现在送到他们这里的碎瓷片,都是些没法拼凑起来的垃圾。只不过,想要修复也不是不可能,因为龙泉小碗的制作,真的不难。龙泉青瓷的特点,是器物制作的平整光滑,纹饰以刻花为主,当然饰样繁多,但是,这些小碗都是很简单的,有些连刻花都没有。它们就是制作出碗胚,施上釉,就入窑烧制。这么简单的龙泉窑小碗,他们要是没法修复,还真说不过去。随意翻找着箱子里的瓷片,等全部查看了一遍,陈文哲就失望了。这些应该都是明代龙泉窑的碎瓷片,所以看着青釉还算可以,最起码颜色比较深,到现在还有着青翠如玉的颜色。可惜,相比北宋、南宋青瓷,这种明代青瓷虽🕿🏙然制作的比较精美,但是价值并不如他想象当中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