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想包围聚歼,自然就要做好充足准备。林瑛安排工作还是谨慎周到,她先是调查了那个古镇的具体情况,要来了镇子的平面图,对地形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我把小镇的具体情况拿了过来,原来那片街区严格意义上并不叫什么镇子,而是一片清末民国时候达官贵人盖的宅子和庄园。
那个地方风水位置绝佳,既有河湾的环抱有情,更有龙虎相辅,砂水相合,所以当年在祁岭的显贵,都喜欢在那边盖上一处宅院,占据一块风水宝地——不过真正归园闲居的却没有几个人。
所以到解放之前,槐川河的西岸就余留了二十余处名人故居,当地百姓都把那里叫做槐西庄子。
土改的时候,这些宅子都被平分给对面滨川县的居民,但当时因为没有石桥,所以出入颇为不便,那些分房子的人也不愿意居住,一来二去,这些宅子就闲置在那里。
再往后,滨川改县成了区,前些年为了开发槐川河旅游资源,所以就修建了酒吧街,还复建了一座石桥,同时修缮了槐西庄的故居群,准备当旅游资源开发,也进行酒吧招商。
名人故居加酒吧,历史文化加时尚,一想生意就不会太差,所以当地街道招商的时候,槐西庄还是一块商业上的香饽饽。
但就在这个时候,市文物局找上门来。他们提出槐西庄属于文物古建范畴,应该妥善保护。可当地政府却犯了难——槐西庄已经启动了招标程序,你们早不来晚不来,现在一封标,不是摆明了坑人嘛。
出乎意料的是,文物局却说,自己有办法解决。
“所谓的方法,就是有一家企业提出了赞助——他们愿意参加招标,然后将整个庄子都拍下来,改做文保公益事业。”冯科长是文物局的,他了解情况,所以跟我们解释道。
“那是家外资企业,马来西亚的华侨,老板姓曾,据说祖辈就是滨川人,曾祖父小的时候闯南洋,他跟后代总是心心念念河对岸的那片富贵庄园。
“曾老板回国后,就打听那片地方,结果一听到要拍卖,马上就找到了省里,然后通过上面领导找到文物局,说要出钱把二十多座宅子都盘下来。”
冯科长喝口水,然后继续说:“后来曾老板和文物局成立了一家项目公司,名字叫“临槐”,用它参加了竞标,最后稳稳拿到了那片街区的经营权。
“他们果然没有食言,把槐西庄保护了起来,而且还雇人进行看护保养。”
“文物局也不参与吗?”沈喻问。
“不好参与吧,人家企业出钱帮助我们维保古建筑,而且没有进行商业开发,也没有进行盈利活动,更没有倒卖地皮,我们怎么管?
“我们只能每年去检查检查工作。再说了,人家确实保护得很好,我们人员又有限,更不需要费劲盯着了。”
“那个曾老板海外公司的资料有吗?”
“给林瑛了,她正在查。”老冯叹口气说,“谁知道后面还有这么大的事儿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