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到2分钟,十几辆厂内专线排着队开了过来。
这些车都采用纯电驱动,行驶起来十分安静,每一辆可以乘坐20个人,行驶速度并不快,想要下车只需要跟开车师傅招呼一声,随停随走。
“朱工啊,你这厂区搞这么大,集团那边没有意见?”王铭坐在车上,看着一排排的厂房,询问「泰山汽车」这些年的发展历程。
「泰山汽车」自从拆分出去之后,便开始了独立运营之路。相比其他的几家企业,「泰山汽车」的道路无疑艰难许多。
当初拆分出去的时候,「泰山汽车」这边只有一个小电驴产品,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。小电驴属于王铭揠苗助长的产物,别说利润了,早期的产品几乎亏本在卖。
后面随着产线的成熟,生产成本居高不下。其他成本都好说,只需要的不断提高工艺水平,成本总归是能够压下来不少。
电池的成本就没办法了,这玩意属于刚性成本,这么多年下来,经过无数次改良和优化,每度电池成本依然在2200块一度的样子。
成本下不来,利润自然上不去。像小电驴这样的产品虽然的用途广,但价格不可能卖太高,利润空间本身就窄,想要在这上面赚到大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几年前,王铭也发现了这个弊端,建议黄娟那边把锂电池的生产分开。快消品电池给到「泰山精密」这边,主攻高性能三元锂电池,目标是尽可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轻量化。
动力电池给到「泰山汽车」这边,主攻磷酸铁锂电池,目标是在保证电池安全的前提下,尽可能提高的电池能量密度。
完成这样的调整之后,「泰山汽车」这边的锂电池成本才得到一个比较大的降幅,利润也随之而来。
即便如此,每辆小电驴的利润也没有超过1000华夏币,一直是在几百块的区间徘徊。以他目前看到的情景,仅凭小电驴的那点利润,显然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产业园区的、
“这个说来就话长了。”朱工先是卖了个关子,才接着往下说,“在2000年之前,我们厂子不要说利润了,就连维持厂子的正常运转都十分艰难。”
“每次发工资,都要指望集体那边打钱过来。看着自己厂子账户上常年不到7位数的资金量,我心里那个怕啊!”朱工有些心有余悸道,
“怕辜负了老厂长的重托,怕丢掉了老板你的信任,更怕让几千号跟着我的员工的丢了饭碗!”
“思来想去,我认为这样下去不行,搞不好的产品还没出来,厂子就先倒了!在98年的时候,我召集了厂子里面管理层和一些老员工,一起开会讨论该如何自救。”
“当时讨论的可激烈了,有人认为,厂子现在这样搞,纯粹是瞎搞。赚不到钱不说,还得补贴市场,这样下去集团再怎么支持,也搞不长久的。”
“有的认为,厂子的技术实力还是有的,但是不能一上来就玩汽车制造这样高技术的活。先搞搞汽车配件什么的,积累到一定经验之后,再介入整车制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