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翻看中国的学部委员们的履历,除了时间,杨锐与之高度吻合。
可以说,这种学术历程,就是最中国化的学术历程。读最好的学校,做出最好的工作,师承最好的学者,做最大的项目,得最多的荣誉……
如果想做中国的学部委员或者院士,这样的学术历程,就是最好的基础。
为什么?
因为在中国,要成为学部委员(院士),你首先要接受非常严格的审查。
大部分学者都是在这一关败下来的。
比如学历水平不行的,学历造假的,学术造假的,项目研究有瑕疵的,都有可能在这一关被挂掉。
但杨锐这样的履历,可以说是最安全的。
一路都有人背书,经历可查,背景可查,学术项目可查,最是根红苗正不过。
在成为学部委员或者院士之前的考察,都不能对这样的学术历程有疑,秦翰池找来的人,就不能对杨锐产生学术质疑了。
但是,不做学术质疑,他所能做的工作,却几乎做的差不多了。
秦翰池眼瞅着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结果,不禁有些烦闷的道:“他不是要我们做安全性实验吗?实在不行,我们就做个实验给他好了。”
会议室里安静了三秒钟,高管们就疯狂的反对起来。
“做实验很贵的。”
“我们做不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的。”
“如果做了实验,他还是卡着不放怎么办。”
秦翰池听了一会,道:“我觉得,可以分两步走,一步,咱们找三木公司,看他们能不能补一些资料,或者补一些实验。另一步,咱们不是有给研究机构经费吗?让他们做。”
和国内大多数药厂一样,京西制药总厂是没有研究能力的,他们的技术科就是真的技术科,最多做点填参数的事算完。
不过,药厂总归是需要一点研发帮助的,自己养不起此类单位,就和其他单位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