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?”葛兴邦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。
他虽然也是院士,海外关系却没有多强大,是弄不来此类消息的。但是,到了这个位置上,葛兴邦也知道,公共消息的可信度还不一定有私人消息的可信度来的高。
伍洪波既然说杨锐是进入了两人名单,那就真的可能是进入了两人名单。
不过,葛兴邦还是想要多一点的证据支持,就像是做一次重复实验似的。
伍洪波却没有做小白鼠的觉悟,鼻子皱一皱,道:“都是两人名单了,漫天都是消息。”
葛兴邦的嘴角抽动两下,不服气的服气了。
同样是院士,参加各种活动多的院士,水平高的院士,得奖多的研究方向重要的院士,自然会有更广泛的交游。
伍洪波有消息不怎么稀奇,葛兴邦却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。
这其实就是资深院士的好处,如今出国不易,相应的,外国学者到中国来,或者在本国见到中国学者的机会也就少。从消息渠道上来说,某位瑞典院士若是认识了伍洪波,他其实就不需要认识其他院士了,尤其是在诺奖评选中互通有无方面,双方更是不需要太多人的介入,一对一的聊天就行了。
一位说说瑞典乃至欧洲的情况,一位说说中国的情况,基本的了解就差不多有了。
这就好像一名中国院士想要了解一下伊朗国内科研界的状况,难道还需要找多人询问吗?根本用不着,找一位互有信任度的学者询问就足够了。
中国学者需要国外渠道,国外学者也需要中国渠道,如此而已。
葛兴邦身为院士,去没有建立什么欧洲渠道,自然显的土鳖了一些。不过,土鳖也就土鳖了,葛兴邦转而评价道:“进入最终名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难道还要官方承认这样的小道消息吗?”
“不懂装懂!”伍洪波对同为院士的葛兴邦一点都不客气,道:“那是最终名单吗?那是进入最终评选阶段了,杨锐和科恩都有可能被审议团审议,无分先后。以史为鉴,能够走到这一步的科学家,都是很以后机会得到诺贝尔奖的,即使今年不能,未来获奖的几率也很高。”
五人委员会的学者们,刚开始的任务是不断的缩小提名的名单,也就是排除某些人,通常来说,都是要有一些相对充沛的理由的。
但是,到了最后阶段,剩下两三个,或者四五个人的时候,五人委员会的学者们,就不会继续排除了,而是将工作放在排名上。
所谓的排名,就是决定将谁的名字,第一个递交给审议团,第二个递交给审议团……
因为审议团经常会“谋杀”候选人,因此,排名第一并不意味着会获得最大机会,排名第二也不一样。
总而言之,不同的时期,不同的委员会提出的名单,在遇到不同审议团的时候,会有不同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