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主持人到记者,再到其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,都用好奇的目光,看向杨锐和米切尔森。
老实说,米切尔森问的问题,还真是大家有兴趣的问题。
杨锐是目前已知道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了,在此之前,能于30岁以前获得诺贝尔奖的,仅劳伦斯一人。
然而,那已经是1915年的事了,距今70年之久,并没有人真的能见到年轻的劳伦斯,并且问出这样的问题。
此时,已经有媒体人,忍不住设想,70年前如果有这样一位记者,能问出这样的问题,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,那将是——多好笑的一件事啊。
哈哈哈哈哈哈!
杨锐自然就更蒙圈了。
他用“你在逗我吗”的表情,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米切尔森,看到的却是兴奋到近乎狂热的男人。
“好吧,既然你问出来了,那么,我就好好的回答一番吧。”杨锐摸了摸下巴,道:“你的问题,其实是对科研人员,以及科研界的误解。许多人将科研想象成非常严肃、繁忙和低体力消耗的工作,这样想,其实是不正确的。”
米切尔森认真的听着,从记者的角度来说,他才不在乎杨锐回答什么呢,只要是回答,他就有东西来写。
杨锐则是思考着,道:“生活不仅仅是工作……科研人员一样热爱生活,我们只是像热爱生活一样的热爱工作……”
他差一点就将“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”给说出来,好在及时收住了,但仍然是顺手灌了一盆鸡汤出来,要不然怎么办呢,在诺奖的公开记者会上,用天赋异禀毒翻大家吗?
做科研自然是不用天赋异禀的,但是个人都应该明白,科研做到顶端的,一定是天赋异禀的。
然而,但凡是正式场合,都没有人这样说的。
“你的天赋不行,还是别做这个了……”
“换个行业也许更有前途……”
“你做这个是浪费前途……”
真心实意的劝慰,如果不是被当做耳边风,就是被嫉恨在心中,只等着有一天,乘七彩祥云归来,狠狠的打脸报复。
还不如一碗鸡汤灌下去,你舒服我也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