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阅小说>修真>大宋私生子 > 第577章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
    但自绍圣元年以来,御使台的权力几乎被剥夺尽了,对杨逸和章惇这些人基本没什么制约能力。

    因为杨逸等人太强势了,短短几年时间,倒在杨逸手上的御使台主官已经有两三个,试问今后的继任者谁还敢出头,谁还敢大声说句话?

    一个只知道唯唯诺诺的御使台还不如撤掉算了,免得多养那么多官员,多发那么多俸禄。

    谁都想一手掌控天下,谁都不喜欢受到制约,但前提是,你必须确保自己绝对正确才行;

    杨逸自认做不到绝对正确,后世许多看似天经地义的、绝对正确的事情,放在眼下这个环境,未必就是适合的,所以杨逸也不敢保证自己就绝对不会出错。

    现在朝廷的改革已经进行五六年了,改革初期,权力集中是必须的,因为天下那么多官员,你不可能逐个去说服,权力不集中许多政策根本就推行不下去。

    现在改革已慢慢为天下人所接受,到需要一进步细化、完善、及跟据实情作出适当调整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就不能再搞一言堂,必须集思广益,广开言路才行。

    而御使台作为监察部门,也是主要的建言部门,权力的回归更是势在必行。

    这回王显可以说是用错误的方式,做了一件正确的事,杨逸思前想后,觉得对王显打击太甚的话,不利于御使台的权力回归;

    现在王显被贬到了安南的深山老林,这和判死刑其实已经没有多大差别,这会把继任者吓成磕头虫的。

    当然,杨逸也不会崇高到不计私仇,以德报怨的程度,让王显重新入京这种事情他绝对不会干。

    但出对长远的考虑,杨逸觉得还是给王显换个地方为好,到荆湖一带搞开发就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自己也捞了个不计前嫌,品德高尚的美喻,而这正是杨逸缺少的东西,要不然上次恩科主考就是由他出任了,所以说这东西还是很有用的。

    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,对王显从轻发落于朝廷也是利大于弊,那种尖锐的、把对手往死里整的政治氛围应该尽量改变了,否则大宋终究是走不出内耗的泥潭,迟早还得死在内耗上。

    杨逸自认不是崇高的人,但既然做着高官,享着厚禄,就必须承担一些东西,常言道,己所不欲,莫施于人。

    若是自己都不愿去创造一个宽和大气的政治格局,凭什么去指望别人对你宽和?

    杨逸的奏章刚写好,马汉卿便匆匆前来求见,一看他那脸色,杨逸就知道准没好事。

    果然,只听马汉卿说道:“大人,大理方面传来消息,高泰明死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