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自冷静了半晌,江遇宛把大氅的兜帽拽到了头上,往下压得紧紧的,又拿着把圆木手柄团扇,遮住了大半张脸。
一个女孩儿独自走在街上,难免引起些行人递来的目光,古代不比现代管制严,她更得小心些。
灯会上的男子有很多都戴了面具,女子虽也有戴面具的,但更多的都戴了面纱,显出朦朦胧胧的美来,因而倒也不显得她特殊。
街道上的花灯,高悬的,低垂的,都散着奇异的光,映照着一旁的楼阁和底下的人影十分好看。
江遇宛缓缓走在街边,心中的不安渐渐被这有趣的灯会所冲散,她站在一个卖面具和面纱等一应覆面之物的摊边,弯下身子仔细看着。
摊子虽然简陋,上面的物事却很精致,其中有张白色的面纱不似其他的薄纱,布料也不似纱料,正好能把眼睛下方的脸遮得严丝合缝。
那店主是个留着长长胡须的老者,他拿着把蒲扇坐在椅子上摇着,因着停驻的人不多,见一个漂亮的红衣姑娘正执手拿着那面纱,他捏了把胡子,笑道:“姑娘实在有眼光,这面纱产自北襄,因地处极寒北域,那里的姑娘自是用不上普通的面纱,才做了这种以细丝云霞锦做料子的面纱,这种料子白日里可以遮风,夜间还会微微的映出光,很好看的。”
江遇宛一听这料子能发光,眼角眉梢都挑了起来,高声道:“那......我要了!”
那老者笑眯眯道:“收姑娘五百文。”
闻言,江遇宛垂下头开始翻荷包,却什么也没摸到,才想起自己出门时将荷包放在了白术那里,她嘴角一撇,恋恋不舍道:“罢了,我......没带钱。”
那老者也没说什么,笑了一声,少顷后,指了指她手中的团扇:“拿这个付钱也可。”
江遇宛下意识地看向那团扇,这是宋氏遣人去乌衣巷制的,上面绣着好看的玉兔抱月的小样,如今可以用它买喜欢的东西,她一时还有些不舍,不过又想到夜间戴个可以发光的面纱是多么好玩,她把团扇从半面脸前移下,递给了那老者。
老者接过团扇,慈祥的顺了把胡须:“我家小孙女最喜欢这个图案,她今日生了病,还巴巴等着我回去给她带礼物,这个予她便甚好!为感谢姑娘,老夫便把适才捡到的那枚漂亮的玉玦送与姑娘,也不知谁人掉下的,被老头子我捡起来了,精致得很呢!”
江遇宛连连摇头:“不必,不必,您肯把这面纱卖与我......”然而,她的话说到一半便止住了。
那老者已经从椅子边摸到了半枚玉玦要塞到她手里,推推嚷嚷间,江遇宛看清了那玉玦的样子。
——通身玉白,上方极尽细致地刻着一艘风帆,且还用了墨色描绘,极端冷靡。
她心尖一颤,几乎是瞬间踉跄在地。
那是路无殊的东西!
可又怎会出现在此处?江遇宛低头愣愣看着那玉玦,随后紧紧攥在了手中。